CYOT学员专访 | 找到自己的光亮,共筑璀璨星河 - 鸿鹄计划4.0学员郑子宜
前言:【鸿鹄计划】是CYOT自2019年起创办的针对“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其直系亲属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核心项目。
目前已成功举办并迭代4期,累计赋能400余名鸿鹄学子。CYOT很欣喜地看到鸿鹄学子的成长与转变,希望学员们的故事能带给更多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帮助和启发。
本期,我们邀请到鸿鹄计划4.0优秀学员郑子宜,分享她的个人故事,及参与项目的感受、付出与收获。
星辰初遇:你好,我是子宜
【Q1:个人介绍】
【Q2:报名鸿鹄项目缘起】
【Q3:校园比赛的成长收获】
星轨探寻:在鸿鹄计划中趣味探索【Q4:简历撰写经验】
【Q5:导师沟通模块感受】
【Q6:导师沟通时间安排】
【Q7:系列课程模块感受】
【Q8:AI面试辅助小组】
星系共建:多维成长,共筑璀璨星河【Q9:成长与收获】
【Q10:项目时间投入】
【Q11:项目优化建议】
【Q12:对未来伙伴想说的话】
星河回响:导师们的亲切寄语星辰初遇:你好,我是子宜
个人介绍
请子宜用几个关键句来介绍一下自己,方便读者了解你。
大家好!我是郑子宜,来自浙江衢州,四川大学金融学本科,9月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如果用关键句来形容自己的话,我会选“对世界很好奇,狂学狂玩爱折腾”。因为很好奇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本科期间,我初步接触了咨询、行研、VC等行业,通过实习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也在自学AI,期待和对AI感兴趣的小伙伴多多交流。
平时喜欢阅读、运动、逛展和公园。我是ENFJ-ENTJ,好奇又爱折腾,阅读和运动总是能激发我很多新的灵感和想法,让我有更丰富多元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子宜旅游照
报名项目缘起
子宜是怎么了解到CYOT,又为什么选择加入鸿鹄计划4.0项目的呢?
我是因为“ABC美好社会咨询社”了解到CYOT。我大二时正参与ABC公益咨询的项目,有一期ABC公众号推荐了CYOT的青蓝计划《ABC 推荐 | [CYOT青蓝计划] 2022届学员招募》:在CYOT的帮助下,很多与我类似的资源匮乏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拿到了海外名校Offer和奖学金,这让我很感兴趣。
在深入了解CYOT的公众号和推文后,我了解到CYOT专注于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教育平权,有青蓝计划和鸿鹄计划两个公益项目。青蓝计划侧重于帮助国外升学,鸿鹄计划范围更广,侧重于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这对当时既缺乏优质信息渠道、又对未来迷茫的我非常有吸引力,就像我后来在个人陈述里写的那样——“它就像是我生活中的另一种光亮,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让我觉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有时候踮一踮脚尖、多坚持一下,也一样能够抵达。”
我在大三下半学期等到了鸿鹄计划4.0的招募,当时我正准备保研和深入探索职业发展方向,但又苦于周边对金融细分行业有深入了解的前辈并不多,而且我们学院的实习氛围不太浓,也比较缺乏信息交流。现在想起来和CYOT相遇真是非常神奇的缘分。
校园比赛的成长收获
子宜的简历里有多段比赛经历,如挑战杯、互联网+,在比赛中也以核心成员身份获得了国奖、省金等好成绩。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参加这些比赛的原因、收获以及经验吗?
我大学四年里有3年都和各种比赛“难舍难分”,主要是为了锻炼和保研。大一时由于经历较少,投实习常被拒,而比赛门槛低且能够帮助我提升市场认知、锻炼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我确定自己想读研,保研对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当时比赛是我们学院保研综合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财富,最主要的是求职敲门砖、换位思考能力和好朋友们。
求职敲门砖是指技能包和能力证明。一方面,商业策划书的撰写离不开市场调研、案头研究,这部分让我快速上手数据搜索平台并了解不同平台的差异。为写出更加规范化、商业化的报告,我看了《金字塔原理》等相关书籍,这为我后来在实习中汇报项目、撰写报告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商业策划书和获得的一些奖项也能够作为附件材料成为我申请项目时的能力参考。
具备换位思考能力是参与比赛不可或缺的条件。了解项目负责人想要什么,才能更大概率进入好项目。有了比赛经验后,我意识到进入有技术壁垒的团队很重要。进团队类似小求职,团队负责人发需求JD,感兴趣的同学投简历、面试。刚开始参加互联网+时,由于我没有洞察项目需求、更高效呈现自己的特质,在进好团队上碰了壁。
对此,我从如何帮助大家打好比赛的角度切入,思考这些非商科背景的团队成员想要收获什么?为此需要什么样特质的队友?我应该如何展现特质,从而与他们的需求匹配?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探索,我做了如下的调整:1)了解项目。了解投递项目赛道及行业信息,梳理行业痛点和项目亮点;2)针对性准备。在简历中标注匹配技能,并在邮件正文中突出对项目的认识及优势;3)主动链接。除了投递邮箱等反馈外,我会主动带着对项目的认识和简历与负责人沟通,不仅加快了匹配过程,也能迅速获得反馈。在这一番努力以及运气的加成下,在一周内我找到了合适的团队,投入到了比赛准备中。
参加挑战杯国赛
好朋友们是我最大的宝藏,比赛广赛道、短周期、多任务的性质让我有机会认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朋友并和她们深入接触。特别是在参加省赛和国赛的时候,大家会有集中培训和迭代的机会,逐字修改演讲稿、逐页修改PPT内容与美化、不断模拟比赛现场。路演后,一起冲向烤肉店畅享美食……很感谢比赛作为链接,让我们这些本来毫无交集的人有机会相识,找到契合的朋友。
现在回头看,能够拿到这些比赛奖励,除了运气和个人努力外,洞察用户真实需求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至关重要。评委不仅看重技术的先进性,还注重项目的实际应用和落地能力。一个技术领先的产品,如果无法转化为用户付费或创造社会价值,那么落地和盈利能力将大打折扣。
必须深入市场一线才能真正洞察用户需求,仅依靠闭门造车或主观臆断很可能会出现需求偏差。但当时在这个方面我们做得也不是特别好,只通过了实地访谈、网络研究、问卷调研、研报研读的方式了解用户痛点,如果可以加上分析现有产品用户差评、小范围试跑产品MVP这2个新内容,则能更好地把握用户的真实痛点,收到市场的真实反馈。
星轨探寻:在鸿鹄计划中趣味探索
简历撰写与实习投递
子宜在参加鸿鹄计划之前有2段实习,参加鸿鹄计划之后又多了4段实习,其中不乏头部的咨询和VC实习,能给我们分享实习经验吗?
除了刚好我大三已完成保研、可以有1年时间更专注地实习外,了解和运用简历投递和面试规则,对拿到高质量的实习offer也很重要。刚开始加入鸿鹄计划时,我曾面临一周投递十几份实习申请邮件都石沉大海的困境。连续的碰壁让我感到挫败,但我深知高质量实习的必要性,于是我很早就向苏洋老师寻求帮助。苏老师在当天就对我的简历给出了包含正文内容调整、格式修改在内的反馈,并为我详细讲解了为什么这样修改的底层逻辑,让我受益匪浅。我自己总结如下:
•美观是不少读者打开简历后视觉最直观的感受,是建立印象吸引继续阅读的第一步。因此恰当的可视化呈现、合理的字数、合适的间距、对齐,合适的标黑和重点提炼,都需要考虑;
•第二是一些重点事项突出,比如我个人相关的教育背景展示。教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了学习能力,是部分简历筛选者或岗位的门槛。因为四川大学相对于不少985知名院校并不那么有名,所以苏老师提醒我加上985工程,不建议想当然地认为读者就应该知道哪些学校是985,哪怕这个不知道其实是对方的失职,我们要站在更方便简历阅读者决策、更高概率通过简历关的角度来考虑和呈现;
•第三步是实习经历挖掘和呈现。Mentor找实习生是希望有人能快速上手做事,培养实习生的成本越低越好。在看实习经历时主要会关注相关性和技能。相关性意味着对行业有相关认知,技能意味着能够快速上手。如果有相关度高且成长性高的实习经历最好不过,其次是仅有相关经历/技能。所以在撰写实习经历时,就应该对实习岗位和相应的技能包多进行一些思考 - 如何更高效快速呈现,抓住读者眼球;
•如果有些技能包重要但没有对应实习经验,其实完全可以提前自己学习,有很多办法可以通过学习和其他恰当方式呈现在简历上。
认真修改完简历,并且补充上符合《邮件与写作》课里面教学的求职邮件后(求职邮件与简历有相似,更有差异),我继续投递后收到回复的概率明显高了很多,投递的10个岗位JD可以收到4~6封继续推进的回复,当时真的信心大增。我后续的4份实习中,有2份都是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的。
导师沟通模块感受
导师沟通是鸿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宜在两阶段一共与6位导师沟通,一定很有收获。在和导师沟通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两个阶段下来我和王雅迪Andy老师(医疗战略咨询&NGO)、傅强Alex老师(央企投资PE)、荣华老师(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执行董事)、Joyce老师(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沈怡丰老师(私募股权分析师)、肖婧老师(VC医疗投资人)都有深度沟通。
每次都很愉快、信息密度高,交流的范围也很广,不仅限于职业发展,还有生活中的小妙招,比如如何培养爱好、平衡工作生活、判断是否应该吵架、遇到心动的crush该怎么接触等等,很有意思。很难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点,我分享一个我们经常探讨但困扰我很久的话题。
多方协作在小组合作、实习工作和社团工作时不可避免,但在合作中遇到合作方不负责会让人感到不满。我曾选择自己承担额外工作以确保工作按时交付。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这可能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小组成员付出程度不同,但成果却平均分配,这不利于小组合作健康稳健地发展;另一方面,主动承担额外工作很可能导致在后续其他合作中,我也将面临需要投入额外时间与精力的风险。如何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困扰了我很久。
在第一阶段和Andy姐约第4次交流的时候,Andy姐分享给我了她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遇到这种情况要根据合作内容的属性来划分并做出不同选择。
1)如果该任务是和我们自身KPI强相关的,那第一要务是认真将任务完成好,后续可以选择不再与这位不负责的伙伴合作;
2)如果该任务与我们的KPI关联不大,那么我们应当清晰地沟通,尽力完成好自己负责的部分,避免过多参与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然后观察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Andy姐的做法让我很有启发,在合作中认真靠谱和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感同样都非常重要。
导师沟通时间安排
子宜在整个项目期间先后和6位老师进行了沟通,在数量上是较多的,而且每次都很有收获,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秘诀吗?
请让我夸一夸鸿鹄计划的志愿者们,以及设计沟通模块的苏洋老师!不同沟通阶段安排时间也有差异,第一阶段沟通是师生双选、持续3个月的一对一,所以我通常通过微信和Andy老师约双方都空闲的时间;第二阶段沟通是4个月内与多位导师展开各1次一对一沟通,导师们也会对接多位学生,这个阶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支持。
志愿者们先通过分享我们的简历和个人陈述、拉微信群的方式,帮助我们快速与匹配的老师建立联系,安排沟通时间。因为涉及多个同学先后顺序,和第一阶段不同,在我没有和导师约好沟通时间时,负责我和导师沟通对接的志愿者周佳怡同学还特别贴心地提醒我,同时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每次沟通都很开心,因为每次对话结束,我的疑惑都得到了很充分的探讨,并且我收获到了在社交媒体上难以获得的深层次信息。而我与老师们的深入沟通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苏老师设计的沟通记录表。沟通记录表将沟通过程分为3个阶段:沟通主题(沟通前),探索发现(沟通中),行动规划(沟通后)。
沟通前,我会根据沟通表梳理提问话题和背景信息,明确具体地描述我希望探讨的话题。对于老师来说,也能够提前明确本次沟通的主题,更好地控制时间。沟通中,我会将我的记录和思考整理在探索发现中并同步给老师,这不仅能减少误解,也方便后续回溯复盘。沟通后,制定明确的行动规划,能够促进沟通成果更好地落实,推进问题的解决。明确的沟通话题、具体的沟通内容,让双方沟通都更加高效,而期间穿插的分享与乐趣部分又增添了对话的趣味性。到现在,我在工作情境下需要进行沟通时也会参考借鉴沟通记录表的框架和内容。
苏老师在沟通交流开始前,向我们分享了项目沟通场景与日常Coffee Chat、职场里约Mentor、学校老师和市面上付费咨询的异同,以及一些常见的沟通交流主题参考方案和提问案例。例如在鸿鹄导师沟通中,学员不需要发cold e-mail、不需要面临所有沟通邀请都被拒的风险,提傻傻的问题导师也更愿意包容。这样更加平和恰当的沟通身份、更加明确的沟通方向,有助于我们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
导师学员沟通说明会目录节选
系列课程模块感受
除了导师沟通外,子宜觉得鸿鹄计划设计的必选课程与可选课程中,对子宜帮助最大的是哪门课程?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生涯课》《邮件与写作》《PPT与演示》,帮助最大的一定是《生涯课》。苏老师不仅自己教授《生涯(职业、学习与人生)》课程,讲解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并进行了各类理论和实操方案可行性的对比,还邀请了他认为在生涯规划上有丰富经验的陈思炜老师,给我们分享更全面的职业规划课程。同学可选参加,通过观看视频和完成作业,并与陈老师进行线上讲座答疑的方式开展沟通学习。
苏老师《生涯课》目录节选
非常感谢陈老师免费把他的生涯课赠送给我们,视频课从外部扫描和自我认知两个角度帮助我明确自己适合的职业和岗位方向。而我了解到的一些市面上的付费课程,对于外部认知可能较为缺乏和笼统,陈老师对多个行业都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大量的案例,对于我用更低的成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非常有帮助。
从实践上说,在缩小目标就业方向后,陈老师在课程里还通过分析简历和面试逻辑,为我们求职提供可实操性建议。比如:简历关筛选以必要性逻辑为主,相关性逻辑为辅(缺任一则挂,任一项再高也无意义)。和面试相比,简历关只有过和没过,达标即可。这其实对于我规划自己的时间,明确求职准备时的优先级和事项很重要。与此同时,这门课的内容非常体系化、分类清晰,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低,课程时间在2-20分钟不等,每一节课都有很明确的课程标题,完全可以按需使用。相较于我之前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收集信息真的轻松了很多。
陈老师《职业规划&生涯地图》课目录
AI面试辅助小组
除了课程学习外,了解到子宜还组建了AI面试测评小组,并完成了一份《AI面试辅助操作指南》作品,能和我们分享分享当初组建小组的初衷和目标吗?
说起来其实很巧,当时我白天在一家VC做AI投资实习生,晚上回家学鸿鹄计划的面试课程,对这两块都挺感兴趣。因为ChatGPT的出现,求职特别是面试的玩法和应对发生了变化,苏老师鼓励对AI辅助面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愿组队研究,利用好这个强大的工具,既可以切实提升自己的面试能力和经验,也可以通过文档和作品的形式,获得成就感并帮助到他人。
我和旭豪、紫薇、周傲、佳怡、羽奇几个鸿鹄4.0小伙伴们一拍即合,花了2周左右的时间测评了国内外、中英文主流AI面试软件,据此写了软件测评并提供prompt供参考,以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地准备面试。但写指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一版大改。当时写完第一版指南后,我兴致勃勃地交给苏老师审阅,结果得到了“如果有10分的评价,我很遗憾只能给1分”的评价,1分还是给我们测评了70+AI面试软件的辛苦分。
其中很重要的点是我没有考虑到“科学上网”和英文语言因素,导致第一版指南的适用范围非常窄,没有站在方便更多不同情况同学使用的角度。现在想起来,在用户思维和寻求反馈上我应该做得更好的。除了应该考虑到用户的实际情况外,我也应该在定完框架后及时与老师沟通并根据情况调整,避免大的方向性错误和伙伴们时间精力的浪费。
后来,我重新调整了AI面试辅助操作指南的框架和构成,将它由一份测评变成了包含入门、进阶1.1、进阶1.2、进阶2.0、进阶3.0的AI辅助面试指南,讲解了如何用AI把面试水平提到55分、中英文面试分别推荐的面试软件、78款AI英文面试产品中最突出的4款等内容。原有的英文软件测评部分被我放在了【进阶3.0 找到最合适的英文面试APP】部分,为想找到更适合自己APP的小伙伴提供参考。
AI面试辅助指南目录节选
星系共建:多维成长,共筑璀璨星河
成长与收获
在参与鸿鹄计划4.0之后,子宜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成长?
除了刚才说的这么多实践性强、短期可以快速看到成果的收获外,我还想分享一些我觉得具有长期价值的、意义重大的收获:
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鸿鹄计划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定是贝叶斯思维。李万中老师说“贝叶斯思维是理性思考者最重要的技能和习惯,甚至不是之一” 。之前我只在概率统计课程上了解过贝叶斯思维,仅停留在题目运算的应用上,但苏洋老师和李万中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有了将贝叶斯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意识和行动。(李万中老师文章:《三句话总结贝叶斯思维》)
我记得自己在23年底时面临抉择:是要继续留下来进行6个月的实习,还是离开当前实习的公司寻找新的实习,或者是放松休息2个月?之前的我可能会列个excel然后简单分析三个选项的优势、劣势,然后赋值比较,进行选择。
我向苏洋老师请教这项选择时,苏老师建议我除了之前的维度外,可以加上职业成长相关技能包含金量、通用可迁移技能和经验、休闲放松可能性、社会资本积累、对冲风险等更多个目标维度,再结合概率等决策树概念,进行贝叶斯思维的置信度赋值,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维度赋予合适权重,最后计算加权值。这个数值本身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其中的过程和思考权衡,信息收集和决策方法更重要,是否经得起常识、逻辑甚至历史的考验。
以及在赋值过程中,纠结或不能明确的选项可以列出疑惑原因,不轻易下结论,而是通过询问Mentor、同事、互联网咨询平台等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从而不断调整置信度,特别是与自己预想相反的但确是深思熟虑的观点,这种对立观点很可能更有价值。我经过列Excel分析,并开诚布公和我的Mentor聊之后,我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实习。在继续实习的过程中,我确实在工作技能、行业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了相较于入门实习更显著的提升。
更清晰地认识实习与职业生涯的游戏规则。刚开始我对实习简历与面试的底层逻辑并不清晰,更多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请教苏老师、学习笔试和面试、学习职业生涯课程后,我对实习与职业生涯的游戏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现在的我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但是通过初步了解不同细分领域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运用自我决定论和内在外在动机等相关知识,我对自身特质以及追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在实习细节上也有不断精进。在阅读了苏老师推荐的《精准表达》(一本由顶级咨询顾问讲解的如何让策划方案更高效地获得客户认可的技巧教学)后,我在实习中也不断精进交付材料,注意契合目的性、崭新性、明确性和方向性4大特性,很欣喜地看到带教老师的回复从当初的“收到”转变为了“清楚”等更好的评价和反馈,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活状态。除了更理性的思考能力和更清晰的实习与职业生涯认知,让我觉得温暖且有趣的是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活状态,这主要归功于在CYOT认识的导师和朋友以及新爱好的培养。在鸿鹄计划中,导师和我们之间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既能够探讨职业生涯发展,也可以分享生活中的有趣见闻,亦师亦友。
鸿鹄4.0社群与活动说明会目录
通过北京线下见面会、鸿鹄计划的社群活动以及日常交流,我也结识了一些其他专业的有趣朋友,大家在线下也会一起约饭、探店,共同探讨自己对社会运转、亲密关系的认知。鸿鹄计划让我们拥有相识的契机、信任的基础和可以畅聊的共同话题。
北京线下见面会
爱好培养是对我的另一大助力,我对摄影感兴趣很久但一直缺乏一个契机推动行动。在Andy姐的鼓励下和《Office与图文》课分享的资料帮助下,我行动起来,学习构图、光影、色彩,设备的话先从手机入手,记录生活中的美妙时刻。出游时给我的好朋友们拍照,我已经收获了很多“大摄影师”的称赞了(哈哈哈)。最近我也在精进光影部分的学习,希望能够把看到的精彩瞬间都记录下来!
项目时间投入
很开心子宜在鸿鹄计划4.0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经历,你每月大致会投入多少时间在项目上呢?
我个人而言,平均每月投入的时间在8~10小时左右,主要是导师沟通、课程学习、参加线下活动,没有将自己阅读项目推荐书籍的时间算进去。不过鸿鹄计划在时间投入和安排上很灵活,没有很强制的投入要求,每门课程会留有2~3周左右供大家完成,同学们在2~3周里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就好,我感觉大部分可选课程其实半天到1天就可以完成。如果只是进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沟通,而不参加各种可选活动的话,每月的投入时间甚至可以控制在4~5小时。
个人飞书结项群结项情况统计
子宜为什么会愿意投入这些时间在鸿鹄计划上呢?
因为我觉得在鸿鹄计划上投入产出比真的很高。和浏览信息混杂的社交网络、随意或偶然阅读书籍、参加一些学生社团等活动相比,鸿鹄计划所安排的内容会高效有趣也更有针对性,且帮我们在导师链接、沟通内容和知识学习,包括技能学习和认知提升上,解决了很多潜在挑战。
我自己在校内外参加过不少的比赛、项目和活动,也通过6段实习感受了不同类型的职场场景,有各种苦与乐,会更深切地感受到项目资源的稀缺与难得,特别是对于我这样非头部学校的学生。我感觉即使是资源丰富的学校或个人,也很少会有这样经常提醒、适当鼓励和为我们考虑的项目。
如果把学习技能比作打怪升级的话,鸿鹄计划就是一份可以“保证下限、同时给予更高概率提升上限”的游戏攻略,能够清晰地划分实现目标的路径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库,帮助我们以更短的时间更高效地实现目标。我很喜欢这样的攻略也愿意投入更多时间,而10小时时间对于一个月来说真的不算多。
项目优化建议
从学员的角度,对于鸿鹄计划优化,子宜有哪些提升建议呢?
我感觉在课程设计和导师沟通上鸿鹄计划都做得挺好,如果能够增加一些学员间的互动就更好了。班级内的两次破冰活动确实比较有趣,项目设计中也已经有一些爱好小组、实习社群的自发建立,但可能大家平时都比较忙碌,所以后续互动的频率也不太高。
我之前在个人用卡转卡上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寻求帮助,有同学刚好是法律专业,在了解情况后很耐心地给了我详细专业的解答,对我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相信项目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宝藏同伴,很希望能够和大家认识。有的小伙伴可能有一点点害羞,可能需要项目组想个好办法更好地引导动员大家。
另外如果在课程学习上能够有小伙伴共同讨论、互相督促,那我的学习效率和动力肯定会有大幅度提升。有时候我在修改简历、准备面试mock上也会期待有小伙伴们能够互相把把关。在把课程中学到的摄影技巧应用到实践时,我会有一些小疑惑,如果大家能共同探讨、分享生活中的有趣瞬间,说不定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很希望看到鸿鹄5.0项目在后续的组织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同学们之间的链接。
对未来伙伴想说的话
对于想参与鸿鹄计划5.0的同学,子宜想说些什么呢?
我非常感谢在鸿鹄计划中成长的这段日子,真诚且厉害的导师们、可爱且负责的志愿者们、干货满满同时又充满挑战的系列课程都让我印象深刻。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确信我在个人陈述申请中的观点:鸿鹄计划是一个“让更多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们,有勇气、有能力、有机会去看到新的光亮,看到无限可能”的地方。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报名,我建议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搜集足够多且真实有效的信息的方式,从而帮助你更好地决策。公众号之前的推送、参与过往期鸿鹄计划的小伙伴,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信息渠道。我也听说每期项目都有不少的迭代优化,4.0就和3.0有很大的不同,期待大家看到比4.0更好的5.0项目。当然也不要忽视考量你目前的需求、你能够投入的时间,以便做出合适的选择。
如果你现在想要加入鸿鹄计划5.0,但又担心自己可能不够优秀,那么请不要害怕勇敢投递!我当初投递的时候和你有一样的担忧,但鸿鹄计划并不限制背景、学校和专业,只要你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就可以投递,且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试一试呢!
星河回响:导师们的亲切寄语
🌱王雅迪Andy老师(医疗战略咨询&NGO)
子宜,每次我们对话时,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你的贴心、细心、专心。你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热情,这种热情不仅感染了身边的人,也让你变得越来越好。我希望你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有勇气探索更多新的世界。你是你自己创造的。
🌱傅强Alex老师(央企投资PE)
子宜,正如我们当时沟通的,顺应时势选择比无效的努力更重要,不要在屎坑里挖金。
🌱肖婧老师(VC医疗投资人)
子宜,很开心认识你,希望你从最美的年华出发,做当下最好的自己。
🌱Joyce老师(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
亲爱的子宜,很开心与你相遇,愿你能一路发光发热、前程似锦🌈🌈。与有趣的伙伴一起做很多比夏天更温暖的事~💖💖
🌱荣华老师(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执行董事)
子宜同学,很高兴通过CYOT平台认识你。你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将引领你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期待你在未来的旅途中,继续狂学狂玩去折腾,勇敢追梦,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 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与您一起前行!
鸿鹄计划5.0 即将开启招募,敬请期待!
//////////
往期4.0学员故事
文章导师内容推荐
END
//////////
撰写:郑子宜、孙婧涵、李梦垚
校对: 董增攀
排版:浅海